《食品安全導刊》刊號:CN11-5478/R 國際:ISSN1674-0270

登陸 | 注冊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
東明縣:跨河架電三年半糧食增產2億斤

2022-05-26 16:12:48 來源: 食品安全導刊

評論0  我來說兩句
  東明縣:跨河架電三年半糧食增產2億斤
  
  蔣鑫 柳波 本刊記者 朱有剛
  
  小滿節(jié)氣,麥仁正在灌漿,再有半個月就要收獲了。
  
  望著豐收在望、一片汪洋的麥田。東明縣長興集鄉(xiāng)羅寨村村民王天向心里的喜悅溢于言表。去年,小麥價格大增,由原來的每斤1.2左右增加到1.5還多,王天向對小麥價格十分滿意。“每斤多出3毛,一畝地就多收三四百塊,不得了。”
  
  但說起以前澆地的難處,王天向又是一番感觸。他說,由于黃河灘區(qū)經常發(fā)生洪澇災害,農業(yè)基礎設施項目不進灘區(qū),灘區(qū)種地守著黃河用不上水,旱的嚴重了就用柴油機抽地下水澆地,一畝地至少花四五十元錢。盡管折騰的筋疲力盡,但一畝地還是只見三四百斤小麥,如果趕上大旱,甚至會顆粒無收,東明縣黃河西岸5.8萬畝耕地只有靠天吃飯。
  
  “收成還沒成本高,自己種著都沒勁,只能‘破罐破摔’。”王天向笑著說,不僅如此,由于地下水水質偏堿性,澆過的麥苗和“吃”黃河水長大的麥苗差別很大。同時種的小麥,東岸吃黃河水的麥苗長得到腿窩,西岸的麥苗潺潺弱弱的只長到“一扎長”。
  
  2018年,國網菏澤供電公司在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實施了跨黃河架電這一工程。工程實施3年半來,黃河西岸5.8萬畝耕地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  
  “自從一條電線路‘飛’過黃河,包括我的地在內的5.8萬畝地可以低成本用上了黃河水”王天向口中說的電線,正是2018年底建設的山東境內單塔高度最高、跨度最長的10千伏線路。也正是因為這條線路,徹底結束了黃河西岸農田無電灌溉的歷史。
  
  “在這次跨河輸電施工過程中,我們克服了超長跨越以及河面強風等不利因素,解決了跨越黃河檔距大、施工作業(yè)難的問題;利用大型牽引機,采用‘一牽一’張力架線施工,破解了施工中導線舞動難題。”劉樓供電所副所長任保才說,在線路投運后,國網菏澤供電公司又延伸架設了9千米的10千伏線路,并安裝4臺共1600千伏安的變壓器,為4個農業(yè)提灌站通上了電。
  
  王言雷是黃河灘區(qū)的種糧大戶,在黃河的西岸種了1300多畝小麥。有了可靠的農灌保障,不少種糧大戶爭著來到這里搞種植。
  
  從小生活在黃河邊,知道西岸‘靠天吃飯’的情況,正是因為黃河西岸接通了灌溉電源,才讓他有了種糧的底氣。
  
  “以前一畝地租金二三百塊,架上電當年漲到了600塊,現在一畝地900還多。”地價猛增的原因主要是能多打糧食。
  
  王言雷粗略的算了一筆賬:“每畝小麥按照增產400斤,玉米每畝增產600斤計算,5.8萬畝耕地三年半累計增產糧食2億斤。”去年,他“乘勝追擊”又增加承包了600畝地,總承包達到1300畝,準備大干一場。
  
  “為了糧食安全,為了農民增收。我們不算經濟效益,只算社會貢獻。如果還有這樣的造福當地百姓的項目,我們還會積極爭取。”國網東明縣供電公司發(fā)展建設部負責人??〗苷f。
微信關注

相關熱詞搜索:

[責任編輯:]

相關閱讀

參與評論

食安觀察-《食品安全導刊》雜志官方網站 ? 2012-2025 食安觀察版權所有

京ICP備09075303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79, 1101055372號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(qū)金溝河1號9幢2門1層2號(郵編100039)

聯系電話:010-88825653   18500121702